以前网上有个很热门的说法,是女儿问母亲为什么强奸不能重判?母亲说是给受害人留一线生机。

      这话有道理,但不全对。从罪犯的角度琢磨,还有“罪行不被发现”这种可能性,不被发现是无所谓轻重的。

     大部分普通人能够克制自己内心的邪念,遵纪守法,不是靠道德,是靠对处罚的恐惧;计划犯罪的时候考虑的也是会不会罪行暴露(参见大V科学家种太阳在奇葩大会上讲述的强奸未遂事件,他讲述的心理活动很真实很有参考价值,节目截图我找不到了,但我觉得这个内容其实应该保留下来,每个人都应该看看)。

      因为对普通人来说,犯罪行为被发现(而非犯罪)是一个成本和风险极高的行为,得不偿失。最不愿意犯罪的人,是脱罪能力弱、原本生活质量又还不错的人。拥有强大资源的人实现目的可以靠委托他人,罪行也更容易隐瞒;一无所有的人,犯罪被抓对其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(所以扶贫是有重大社会意义的),甚至无期吃牢饭可能都比原本生活质量高,明目张胆行凶的大都是这种。

      科学家种太阳他们的思路就是普通人的思路,预谋犯罪以前首先考虑的是会不会被发现,所以促成因素是“姑娘不会说,不敢说”。


      再看一点,他们说“总不能弄死吧”。能说出这句话恰恰是包含弄死的可能性——你不会毫无逻辑说出你没有想过的事情。注意,是“不能弄死”,这里的“不能”并不是指“能力上无法实现”,而是强调“不应该/不要”,背后的潜台词是“如果弄死事情就大了(而且杀人后续无法遮掩)”,换言之,阻碍杀人的因素是对他们来说杀人比不杀风险更大。

       我把种太阳自述中的隐含的思路做了一个图(P3)

      可以看出所谓“一时冲动”并非冲动,而是有非常清晰的利弊分析逻辑。法律层面的激情犯罪和现实里的冲动有一定的差异,按照现实逻辑,自卫反击、激烈对抗中下重手都可能是无意识,但强奸和先手杀人不可能完全没有思考过程,动手之前大概率已经肖想了无数次,“下体一硬脑袋一热挺针就干,干完如梦初醒”这话除了共犯、潜在犯谁会信?

      预谋犯罪的时候,罪犯会考虑的内容我做成了P4。

      内心的谴责是不在思考过程中的,核心在于“罪行是否会暴露进而损伤利益”,大部分人对刑法未必熟悉,但都知道有惩罚一定会尽量逃避。

      饶了一大圈终于回到开篇,为什么说这个说法不完全对。因为当强奸行为发生在荒僻场所中,罪犯的逻辑绝不会是“杀人重判强奸轻判,所以我穿好裤子要让被害人活着回去”,而是“她如果活着就可能告诉其他人让我被抓,所以弄死算了”。

      杀害女乘客的滴滴司机是这样,把小女孩拖到玉米地里轮奸的半大少年也是这样。

      甚至其他案件也类似,曾经轰动全国的某案,司机撞伤了一名女性,害怕被索赔和纠缠,干脆又开车把刚爬起来的被害人碾死在原地,事后接受采访说的大意是“当时真的很害怕也不想被家里人知道,但是死了就没那么麻烦”。

       至于各种检测手段和追查手段?

       sorry,他们真的不知道。

      这个思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性侵发生在熟人之间,这玩意儿跟出轨要找已婚正经职业人一样——都是熟人,关系网错综复杂,受害人往外说很难使人信服,就算说服家属,家属也大概率出于事情已经发生了闹大了更不好的思路忍气吞声。

      反之找陌生人可能被仙人跳可能被闹大,“正经人”不想担这样的风险,所以最好的目标是什么呢?是家庭教育羞耻感很强、长辈观念传统、和自己人际圈重叠多、喜欢息事宁人的人家里的孩子。科学家种太阳的例子对父母也非常有意义,你对孩子的教养方式、对外的性格特征、你孩子的性格,都和孩子的安全系数息息相关,他们挑选目标,关键不在于美不美骚不骚,关键在背后风险有多大。父母如果理解不了这一层,就会让“太要脸面”变成“被打脸”。



评论 ( 2 )
热度 ( 102 )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拉普拉斯定理 | Powered by LOFTER